茶葉究竟能不能治病?
- 文 | 衛明
- 2018年6月26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已更新:2018年8月8日

有人說茶葉能治病,有人說茶葉不能治病,要回答這個問題,首先要從茶葉在中國的使用講起。
根據記載“神農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”,說明茶葉在中國的使用最開始可能就是作為藥用,而且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。雖然這只是個傳說中的故事,但在現存的文字中並見不到茶葉作為其他用途的更早的記載。
現存最早的茶學專著《茶經》在討論到茶的用途時也說:“茶之為用,味至寒,為飲最宜。精行儉德之人,若熱渴、凝悶、腦疼、目澀、四肢煩、百節不舒,聊四五啜,與醍醐、甘露抗衡也。”看來在唐朝時,茶的主要用途依舊還是作為養生療病。至於婦孺皆知的中藥經典《本草綱目》更記載有歷代茶療方一百多首。
如上所述,歷代醫家用茶治病的記載汗牛充棟,稍微用點功夫,都能找到大量資料。本人只是學習前人經驗,在臨床上運用茶葉治療多種慢性疾病,就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,說明用茶治病非常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。
從中醫藥的典籍和臨床實踐來看,茶葉治病已是客觀事實。只是由於現代人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,導致茶療知識的匱乏,不但無法有效運用這一治病利器,反而對茶葉是否能治病都產生了疑問。因此,說茶葉能治病是在說茶療這一客觀存在;說茶葉不能治病卻是沒有掌握茶療技能的人們的一種主觀判斷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