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最新動態

茶療探索 | 影響茶療效果的「三境」

  • 作家相片: 文 | 衛明
    文 | 衛明
  • 2018年6月26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18年8月8日


ree

中國茶療法簡便易行、安全有效,尤其是「身心並治」的特點使得它的適用症非常廣泛。但要想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,除了辨證精確,用茶得當之外,還要配合一些因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這裡所講的因素是指茶療的「三境」,即環境、心境、意境


環境

環境是茶療所需的基礎層次,茶療所需的環境可用「雅」和「靜」來概括。

古人對品茶的環境氛圍十分講究,明代陸樹聲在《茶寮記》中曾列出十二類理想的品茶環境,即「涼臺、靜室、明窗、曲江、僧寮、道院、松風、竹月、晏坐、行吟、清談、把卷」。幽雅清靜的環境能襯托出品茶的高雅情趣,令人身心放鬆。如果再配合一些抒情悠揚的樂曲,那麼茶療的效果會更加理想。

現代醫學認為,許多疾病是由於精神緊張所引發或加重的,例如偏頭痛、痛經、胃痛等。要有效地治療這些痛症,除了藥物以外,還必須從舒緩情緒緊張、調節精神壓力等方面入手。

茶療是一種「身心並治」的自然療法,其特色之一是融合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藝術,蘊含著“美”的精神享受,所以對舒緩精神緊張有明顯的幫助。而幽雅清靜的環境與優美抒情的茶樂可謂相得益彰,對提高茶療效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。


心境

心境是茶療的第二層次,亦是影響茶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茶療所需的心境可用「純」和「淨」來描述。

幽雅清靜的環境對茶療效果固然有幫助,但如果沒有純淨平和的心境,療效難免會打折扣。古人以「無事」作為品茶的第一條件,意即心無雜念、純淨如水,品茶才能超凡脫俗、悠然自得。為了純淨心靈,古代一些講究的茶人在品茶之前,會焚香靜氣、沐浴更衣,然後才煮茶品飲。

茶療目的在於祛疾治病,更須持有一份純淨灑脫的心境。如果在茶療的時候還牽掛著名譽地位、金錢酒色、成敗得失等,心境自然會受到私心雜念的影響,那麼縱有再好的環境襯托也是枉然。所以在運用茶療時應先將煩惱瑣碎之事暫且擱在一邊,專心致志以一種恬靜、平和、安詳的「純淨」心境進行茶療,這樣才有利於機體陰陽平衡、氣血調暢,達到祛疾治病的目的。正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說: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?」


意境

意境是茶療的最高層次,可用「高」和 「 遠」來形容。如果說幽雅清靜的環境尚可以通過刻意去營造,純淨平和的心境還能夠通過自我控制而達到,那麼,意境卻是一種隨興而至、有感而發的奇妙思緒之旅了。

茶療「意境」乃產生于精神高度集中之時,思緒隨著茶香茶煙茶韻飄進情景交融、虛實相生、天高地遠的詩情畫意空間的一種思維活動過程。此時此刻,人彷彿進入了蓬萊仙境,整個身心與大自然渾然一體,完全陶醉於美不待言的虛幻空間當中。這種奇妙的思緒之旅,就像唐代詩人盧仝的《七碗茶詩》所形容的情景: 「 ……五碗肌骨清。六碗通仙靈。七碗吃不得也,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」,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品茶所帶來的奇妙的意境感受。只要平時對周圍事物細心感悟,以及通過有意識的練習,隨著對茶療的認知和經驗的積累,最後當你細聞著芬芳茶香、凝望著繚繞茶煙,思緒就會不知不覺地隨著茶香茶煙茶韻翺翔至現實環境之外更高、更遠、更美的洞天府第之中。想像著芬芳馥鬱的茶香猶如春風吹拂,驅散體內濁氣;甘醇濃郁的茶湯恍似仙泉玉液,蕩滌病灶邪毒……

總而言之,借助各種有益的遐想,循序漸進地練就由意引氣、由氣引血,促進氣血暢運於全身,最終達到身心合一、臟腑協調之養生保健目的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